论坛小助手 发表于 2017-9-8 11:21:41

联系导师 | 为何这样回复?来听资深导师的回答

联系导师 | 为何这样回复?来听资深导师的回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录取时期,像往年一样,我又见到了几个希望跟我读研的学生,并陆续接到了好几个学生希望联系导师的电话,态度似乎都很坚决。
对于这些学生,我的答复是多年不变的:(1)我非常欢迎你来我们的实验室工作(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态度);(2)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确定是在你们入学后;(3)届时所有的老师都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希望招收的学生数量,你们可以报三个志愿(有充分的选择机会);(4)正常情况下(无导师招收学生数量限制或者报名人数不超过人数限度),你们的志愿都能够得到满足;(5)我不会给任何学生作出肯定要你这样简单的承诺(因为我不知道学生本人是否会在填报志愿时改变主意,也不知道我今年的可招生数额)。我的这种答复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完全失望,因为没有拒绝;但也无法让任何一个学生绝对满意,因为没有承诺。
那么学生究竟该选谁作为导师呢?我还是希望利用我自己的研究生经历和多年来指导(和协助指导)硕士生的导师经历,谈谈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
1. 学生在了解和选择导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自己。
知人难,知己亦难!能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评价非常不容易,因为当人顺风顺水、意气风发之时,信心十足,却容易骄傲自满,罔顾困难和险阻,觉得什么都不在话下;当人遭逢挫折、时运不济之时,则会心灰意懒、妄自菲薄甚至极度自卑而至自暴自弃,这是在临事之时的感受和想法。在平时,自己究竟有多大本事,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成绩单和各种证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找到很大的自信,但也没法帮助他们回答面试时老师提出的非常简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何感想?
我觉得学生首先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学生,然后再去考虑什么样的老师更适合自己。按照我的了解和分析,学生大体有这样几种类型:
(1)独立自主型——自己有能力,也有主见,能够很好地理解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找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这类学生是最理想的研究生,是“研究型人才”。所有的老师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学生,是“高徒出名师”的希望所在,可惜几乎可遇而不可求。这类学生有个性,可能会心高气傲,往往不太听话,有些会不好管束,如果其导师个性太强就不妙了。
(2)“学习型人才”——有上进心,擅长学习和考试,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博得好名次,在课程学习阶段能够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为人也非常乖,很听话;但不擅长灵活运用知识,且缺少主见。这类学生是考试的高手,是研究的平手甚至庸手,遇上有思想、有精力、肯用心带学生的导师是最大的福份,如果遇上“科研老板”型的导师,可能就不容易有成果。
(3)被动依赖型——从小也算是听话的好孩子,但对自己的一切都没有主见,似乎时刻准备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和管束,做事缺少积极性,容易被环境所影响。这类学生需要一个时时对其进行呵护和管教的导师,研究题目的选择、方案的制订、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数据的分析可能都需要导师或同学帮忙。对导师而言,这样的学生是比较弱的帮手,带起来比较辛苦,收效可能不大。
(4)兼职研究生型——这类学生或许对社会上的为人处事之道已经融会贯通,却几乎不知道该在实验室里做什么。对研究没有兴趣,心思全然不在学业和工作上,喜欢找一切机会做兼职或者天天捧着外语苦读,而读研究生反倒成了兼职工作。
(5)吃喝玩乐型——不但对研究工作没有兴趣,而且对其他一切工作都没有兴趣,只对各类娱乐活动感兴趣且可能精于此道。这样的学生能在休息时调动研究集体活泼的一面,但在日常工作中会带来负面影响,太多这样的学生会带坏一个研究小组甚至一个班的学习和研究风气。
以上所列举的五种类型中,第一种和第五种较为极端,可能比较少见,其他三种则比较常见。需要说明的是,这几种类型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 导师有哪些类型?
下面我将根据我的观察分析一下导师的几种类型,主要是理工科的,也并不全面。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哪种导师,只要他带的学生能正常完成论文工作、通过答辩,都算是称职的。无所谓哪种类型最好,只有哪种最适合某种具体类型的学生之区别。
(1)科研老板型——最时髦的称呼。“科研”这个圣洁的名词成了“老板”这个比较俗套的名词的修饰语,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当前中国学术界的一个巨大讽刺。师生关系演化成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老板”(研究生导师)提供了俗称饭碗的“就业机会”(研究课题)和工资,员工(研究生)则为其效力,完成分配的工作,替老板完成项目,从中赚取一定的收益。此时的老板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先生和师父,不再承担对研究生进行具体的训练和指导职责。
(2)无为而治型——这类导师善于给学生以宏观的大方向指导,不喜欢过问学生工作的细节,主要看重结果。作为这类导师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主动精神,而且需要有较强的个人研究能力或协作能力。目前,这种类型的导师正在逐渐成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主流。
(3)耳提面命型——这类导师非常负责,因此作为学生比较容易,只要认真肯干基本就能有成果,因为导师时刻在你左右,论文的选题、方案、技术路线、潜在问题可能都帮你考虑好了,他会经常找学生讨论问题、下达指令和部署研究方案,并督促学生工作。在这类导师门下,只要在研究过程中经常与老师讨论,很快就能做出东西来,好处是使本来困难、复杂的研究工作变得轻松,坏处是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不到自由发展。对于本来就缺少积极性的普通学生,在这类导师指导之下,学生在毕业时会有较多成果,但离开导师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仍然比较有限。
(4)事必躬亲型——这类导师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学生不必担心毕业和成果,通常只需做最基本的工作,剩下的结果分析和文章撰写常常由老师负责,因此成果的水平可能会比较高。但是,对于那些对学问本来就不求甚解的学生,可能学不到太多东西,同样存在成果和个人能力有明显反差的现象。
3. 如何选择导师?
在分析了学生的类型和导师的类型以后,就要谈到如何选导师了。虽说好老师从来都是大家普遍推崇和需要的,但也需要分析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之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否则可能在读研期间会后悔,甚至产生不必要的师生矛盾。
导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不但存在性格上的不同,思维和认知能力差异也很显著,所以无论导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状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否则很难协调共进。

machinery 发表于 2018-4-22 17:06:01

谢谢谢谢,楼主的回答对新手帮助很大

unigoom 发表于 2018-5-2 19:59:22

很有帮助

Mary-Lin 发表于 2018-5-3 20:21:11

感谢楼主分享!

267108672@qq.co 发表于 2018-5-4 19:01:54

感谢分享经验

EASY313 发表于 2018-5-9 18:35:47

谢谢分享,很有用

东柯 发表于 2018-5-11 20:10:14


感谢分享经验

JackChen 发表于 2018-5-12 23:04:38

谢谢分享!

Hailes 发表于 2018-5-13 13:50:25

谢谢分享http://www.eeb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2.png

秋名山上小学生 发表于 2018-5-13 23:27:48

感谢分享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联系导师 | 为何这样回复?来听资深导师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