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夏令营有哪些模块和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模块
1979年浙江大学成立科学管理系,形成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管工),1986年获国内首批管工博士点,1998年获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获省重点学科,2007年获国家重点学科。形成了以许庆瑞院士和学科带头人马庆国教授、吴晓波教授为核心的老中青结合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梯队53人。近3年承担重大国际合作课题2项、国家重大4项和重点5项,省部级重大10项。
开设的《管理统计》《技术创新管理》为国家精品课程,主办的《管理工程学报》是国内诸多一流院校认定的权威刊物。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系还主办了四大国际学术会议系列:ISMOT(技术创新)、GMC(全球制造)、ICOI(开放式创新)、ICNN(神经管理学),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和声誉。
研究方向与优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于新一代数字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巨大变革,该学科方向与知名企业与机构紧密合作,以数据为基础开展数字社会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前沿研究。组织制定了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为中国工程院制定了“面向物联网未来网络技术发展战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院联合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学国际顶级期刊如《MIS Quarterly》《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等,在数字政府、智慧医疗、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应用并服务于政府政策建议。
神经管理学与神经工业工程: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创立了“神经管理学”理论体系与方法,成立了首家神经管理学实验室,形成了高水平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神经决策科学、神经工业工程、神经信息系统、神经营销学,以及其他在诸如生产作业、金融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近年来,团队成员发表多篇SSCI/SCI论文,并在管理学顶级期刊和Nature子刊上发表论文,团队与国际一流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会议,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团队培养多位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学生最高荣誉)获得者,学生毕业论文获得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
技术与创新管理:拥有一支以浙江大学人文社科领域唯一院士许庆瑞教授领军的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管理研究团队。以鲜明的原创理论、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国际协作网络著称,与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建有国际一流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平台。围绕创新与持续竞争力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点探讨:1)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企业成长路径研究;2)中国企业全球化与创新战略研究;3)数字经济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4)研发联盟与知识产权策略。
供应链、物流与优化:融合随机优化、统计、机器学习等方法论,聚焦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决策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数据背景下的需求预测、库存管理,收益管理,物流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应用场景包括分享经济、新零售、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新兴商业模式和技术。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和企业合作网络,合作伙伴包括MIT、NUS、UIUC等顶尖院校,阿里、菜鸟、个推、览众等企业。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领域顶级期刊《Operations Research》《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等。
服务科学:形成了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生教授为方向带头人的学术梯队,依托浙江大学服务科学研究中心,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背景,结合浙江省和长三角在金融、健康和养老服务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开展信息数据技术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影响的机理研究,以及服务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与运作模式的创新以及运营竞争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并关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决定利益相关群体社会福利的公共管理政策。
工商管理学模块
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企业组织、战略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研究的单位之一,重点研究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工商管理专业组建于1990年,1993年设立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点,1996年设立企业管理硕士点,1998年设立企业管理博士点,2000年设立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企业管理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设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设立国内首家创业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2021年自主增设数智创新与管理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学学科长期以来都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立足雄厚的多学科交叉科研力量,本学科致力于培养精通现代管理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立志创造管理理论知识、善于解决管理实践难题的高层次、领导型专业人才。紧跟国际管理理论发展前沿,本学科根据中国企业的实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体系和学术队伍,在依托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在全国管理学院的学科排名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多处于前三位)。
研究方向与优势
企业组织与发展战略:扎根中国情境面向世界前沿,基本形成“基于问题导向”的战略管理体系,形成了基于能力理论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基于中国制度和经济背景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研究。近年来在中国企业创新战略、国际化战略、非市场战略、技术赶超战略、平台战略、数字战略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开创性研究。
创业管理与家族企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创业管理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依托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和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四大平台,该学科方向在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创业领导与创业决策、创业学习与内创业战略、家族企业跨代创业、家族企业现代转型、家族企业传承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中国企业家创业模型等理论成果和评价方法。
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学科方向发端于1940年代国立浙江大学的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声誉,是全国最早开展组织行为学、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单位之一。学科团队在组织理论、组织变革、全球领导力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通过整合国际理论前沿进展与中国企业的本土管理实践,逐步形成了“国际视野、文化传统、改革实践与组织管理理论相融合”的整体发展特色,具有出色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近年来,学科团队致力于新经济形态下的组织变革、全球领导力、人才评价方法、团队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议题研究。
营销管理:以洞察消费者行为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多角度跨学科深入挖掘不同场景下的消费者决策和行为过程。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1)消费者行为;2)数字营销;3)神经营销。消费者行为研究聚焦数智时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变化的新趋势,探讨新环境背景下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驱动力、影响力以及内在机制。神经营销结合眼动追踪、大脑成像、人工智能等方法,解析消费者行为背后的脑机制,构建基于脑科学的营销理论和方法。数字营销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数字经济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进而实现与企业的价值共创。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了:消费者决策判断,消费者情绪,在线评价和口碑营销,健康消费,亲社会行为等。市场营销方向希望通过深入系统的消费者洞察,挖掘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行为,为企业营销管理尤其是产品市场定位以及营销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财务管理与风险投资:研究方向包括资本市场研究与基金管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风险投资、资产定价与金融风险计量、数据驱动下财务问题的建模与分析。本学科方向致力于基于中国财务管理实践的理论构建研究,推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创新以及学科交叉研究;本学科擅长运用数据分析和数理模型,进行科学计量风险控制、公司财务问题和量化投资研究,发表系列国内外高水平论文,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力。
会计学:研究领域包含审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公司财务等学科方向。近年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中国会计管理和资本市场实践,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项目(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公开发表了系列国际高水平研究成果。学科主要致力于中国转型经济和新兴市场情境下的会计学相关理论创新与实践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审计治理和内部控制、资本市场会计与信息披露、会计准则与信息质量、智能财务等优势学科研究领域。
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包括文旅数字化、游客行为研究、旅游规划与目的地管理、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旅游营销管理、以及大数据与智慧旅游等。此外,随着我国社会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本学科也将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体验管理与模式创新作为新的研究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发展。通过凝炼和提升旅游学科在服务体验与服务管理创新研究上的理论优势与研究积累,以“旅游+”的模式,将研究场景延伸至其他如健康、养老、物业等同样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生活服务场景。
运营管理:研究方向包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科学、生产运作管理、创新设计与研发管理、顾客感知与服务管理、跨文化运营管理等,有一系列国际高水平论文发表,在业界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数智创新与管理:(仅限非管理类学生报名)数智创新与管理是以数字经济时代的组织创新与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数智创新的普遍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以管理学为基础,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涉及信息与电子工程、医学、建筑学等“管信医工”多门类的交叉融合,具体包括数智创新、智能组织、数智决策、智能财务、数字健康管理、智慧服务等六大研究方向。本学科将不仅以我国企业的数字化发展与转型实践为背景,系统总结数智创新与管理的基本规律,探索新理论;同时嵌入“商学+”教育生态系统,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路径,培养引领数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科研和实践创新型、领导型人才,服务“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的落地。
02 参加夏令营能收获什么?
往届营员说
厦门大学 钟同学
对我而言,这次夏令营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视野的拓展。夏令营的第一天,我们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浙江大学的校园美景如画,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设施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开幕式上,管理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热情洋溢的致辞,让我对接下来的夏令营活动充满了期待。随后我们参与了多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和交流会。教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管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理论,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四川大学 杨同学
夏令营的第一天,我便被管理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前沿的研究方向深深吸引。霍宝锋教授及各位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的精彩讲座,如同璀璨星辰,引领我们穿梭于管理科学的浩瀚星空中。他们不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领略到了管理科学的魅力与深度。我深刻感受到,管理不仅仅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更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随后的实验室参观环节,更是让我对管理学院的科研实力有了直观的认识。从先进的数据分析平台到模拟实验室,每一处都透露出学院对科研创新的重视与投入。我亲眼见证了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学术旅程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重庆大学 郑同学
开营仪式上,谢小云院长的致辞让我深刻感悟到浙大管院对学术的负责与热情。“创新”“创业”“数智”是浙大管院的三大关键词。谢教授恳切地告诉我们,在浙大管院,我们要面向真问题、做负责任的管理研究,研究的意义是扎根于中国企业中国组织的成长之上。同时,在浙大,交叉学科也是研究的重要特点,研究的方法是服从于问题的需要。
此外,浙大管院也能为我们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从校友捐赠的大楼到“启真计划”、“飞鹰计划”、双博士学位项目,浙大管院能为我们提供生活、学术上高水平高质量的支持。这令我心生敬佩与向往。
霍宝锋教授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学术人生,为我们展现了曲折但富有意义并且充满文艺气息的人生之路,提升了我对科研与人生的认知高度。刘一蕙学姐的分享也让我对读博有了更多的了解,十分的热爱、百分的努力与一点的灵感是学姐对科研的真切总结。他们的分享让我对在浙大管院读博有了更多的敬重与期待。
华南理工大学 章同学
虽然杭州的天气是淅淅沥沥的梅雨季,但管院老师的热情却难以抵挡。总体来看,浙大的硬件设施非常优秀,软件师资也很强悍。我能在活动中感受到一群学业突出、热爱研究、勇于创新的优秀本科生,也能感受到充满人文关怀和创新包容的浙大管院为大家精心打造的这场研究启航之旅。在破冰环节、对话教授、博士分享等各个环节,我都领略了教授的睿智风采、感受了管理研究的魅力、激发了研究探索的精神,也结识了性情相投的朋友。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优秀学长学姐分享自己的读博经历和心路历程,这让我清晰地明白读博贵在韧性和内驱力,它是向内挖掘、向上思考,虽然在沿途会路过不少风景,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但博士之旅终归是自己一个人的文化苦旅,是一个人的求索,一个人的深耕。这些经验分享让我更深刻严肃地思考了读博的动机和意义,与自己对话,去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03 如何申请成为夏令营的一员?
申请资格
1.全国重点院校本科三年级在校学生(2026年应届毕业生);
2.学习成绩优秀,本科前2.5年的总评成绩排名在专业班级前10%之内(有突出表现者除外);
3.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较强研究潜力;
4.英语水平良好。
报名与录取
1.报名时间:截至2025年5月25日22:00
2.报名方式:网上报名
方式一: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后下拉框中选择“夏令营申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