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团队前身为南开大学光电子学课题组,由我国著名光电子学专家董孝义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袁树忠、赵启大、开桂云等多位教师创立,是国内最早从事光纤光子学与光通信传感技术方面研究工作的单位之一。现有在职成员共计 15 人,包括教授 6 人、副教授 4人、高级实验师2人、助理研究员 3人。其中获国家优青1人(刘艳格),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刘艳格、刘波)、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刘艳格),获金国藩青年学子奖2人(林炜,王攀)。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60余人。本团队入选了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和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
团队在培养学生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营造开放、平等、合作的学术氛围;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培养能力。团队已培养博士和硕士数百人,现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其中一大批已经成长为光电领域的优秀学术和产业领军人才(如:毕业生中近十人次为国家杰青、万人领军、优青等国家级人才、多人创办高新技术公司),正活跃在国内诸多高校、中科院及航空航天研究所、光电产业界等。现在职教师多人曾多次经学生推选获评南开大学“良师益友”荣誉称号,多人多次获天津市及南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团队老师带领的学生团队近五年曾获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高校主赛道金奖,全国金奖、铜奖等荣誉称号;团队学生近五年3人次获评南开大学最高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10余人次获国家奖学金等。
团队以掌握并驾驭光子成为信息科学与技术中优秀载子能力为研究目标,面向信息传输与处理领域的重大需求,进行导波介质中光子的运动和互作用规律,光波传播和与物质、物理场相互作用中的科学问题和基于光纤的重大应用等的技术问题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微纳结构光纤及其应用、光纤激光与通信技术、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光纤光学成像与检测等方面。目前研究主要面向多维复用光通信和光传感、环境监测、授时、高精密工业检测与生物医学临床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基于光纤的微纳结构、光场调控、激光及放大、光学系统开发、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器件研制及工程应用的研究工作。
本团队先后出色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100余项课题的研究,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合同经费三千余万元。在光纤光子学与光通信传感技术方面已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上千篇,他引上万次;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 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0 余部;获军队、教育部、天津市一、二等科技奖励近10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团队注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战略开展研究工作,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社会。面向星载高速激光通信这一重大需求,开展适用于卫星星载平台环境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特种光纤激光与放大技术研究与器件研发。已在航空航天多部门获得应用,并应用于北斗3代等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中。光纤传感系统已在中海油、中国联通、华北电力大学等多部门获得应用。开发的多种光纤新型器件在通信和传感系统中获得应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