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于2018年4月完成注册,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以“产品”为核心,致力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目标定位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25年夏令营将于2025年6月27日至29日举办。本次活动以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组织前沿学术讲座、实验室参访及与物理学、材料学领域顶尖专家深度交流,助力营员系统掌握学科发展动态与关键技术。同时,夏令营将为学术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异且热爱科研的学子搭建高层次发展平台,表现突出者经考核可获“优秀营员”称号,并推荐至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的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入选者学籍注册于合作高校,科研工作横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港校,实现学术资源与科研实践的深度协同。
一、招收计划
本期计划招收4人,包括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培博士生1人,实验室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培博士生3人,具体招生信息如下:
二、申请资格
1、本次夏令营的招生对象为全国重点院校的2026届本科毕业生或2026届硕士毕业生,优秀往届生可酌情接受报名。
2、专业:材料、物理、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及相关专业。
3、满足以下报名标准: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
(4)港理工、港城大招生要求:QS排名前500高校本科应届毕业生,绩点GPA3.4/4 or 85/100,特别优秀的硕士毕业生或者往届毕业生可适当放宽。
(5)港理工、港城大招生英语要求:托福网考80分以上,或雅思总分6.5以上,需要在2026年1月31日之前提交成绩,否则会影响录取。
三、申请方法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6月12日。
2、报名方式:
申请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报名,并将以下材料发送至邮箱postgraduate@sslab.org.cn,邮件标题格式为:“本科/硕士所在学校+姓名+SLAB夏令营报名”。
报名二维码:
(1)《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25年夏令营申请表》(本人电子签),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下载:
(2)个人简历;
(3)最新成绩单或成绩排名(教务处盖章);
(4)英语水平证明(包括四、六级考试成绩;IELTS/TOEFL成绩;GRE成绩等),托福和雅思成绩自考试之日起两年内有效,并且必须在提交申请时有效。
(5)其他能体现本人科研能力的材料,如已发表论文的首页(无需提供全文)、授权专利、重要获奖证书等材料;
(6)学信网学籍报告;
(7)身份证照片;
1-7合成一个PDF文件(注意清晰度),并以“本科/硕士所在学校+姓名+报考实验室导师姓名”命名,以附件形式附于邮件中。
四、实验室招生团队介绍
1.自旋量子材料与器件团队
团队负责人:吴昊,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团队研究方向包括:自旋轨道力矩效应及其器件、基于拓扑材料的异质结构及器件、强关联氧化物自旋电子学、超导自旋电子学和反铁磁自旋电子学等。研究团队具有一流的材料制备与表征平台,微加工与器件平台,以及电学、磁学和光学测试平台。具有高真空磁控溅射、脉冲激光沉积和分子束外延等薄膜制备手段;紫外/电子束曝光、激光直写、电子束曝光和离子束刻蚀等微加工平台;以及PPMS、SQUID、FMR、MOKE显微镜、AFM/MFM等磁学和电学测试平台。团队从事自旋量子材料与器件研究,致力于以量子材料为基础、以新物理效应为突破口、从而实现新原理和新机制自旋信息器件。团队一方面将进一步拓展拓扑、超导、磁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低功耗、高速度和高相干度的自旋量子器件;另一方面团队将进一步从新型自旋器件研究成果推进到小规模芯片初试和应用中,助力新型自旋存储、运算和传感芯片技术发展。
2.空间材料团队
团队负责人介绍:张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团队针对空间环境的独特性,聚焦空间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开展空间环境材料制备技术,空间新型材料和器件设计开发以及空间极端环境下材料物理新现象探索等方向的研究。目前,团队正在参与中德合作的“微重力下磁力激发颗粒物质实验(MEGraMa)” 及“空间合金熔体扩散行为研究(ATLAS)”等空间物质科学实验项目。
3.智能软物质团队
团队负责人:张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团队聚焦生物医用材料前沿领域,整合合成化学、软物质物理、细胞生物学和生物物理等学科优势,致力于开发力学生物学驱动的智能生物材料。研究旨在突破传统材料与生命系统界面交互的技术瓶颈,实现对细胞微环境的精确调控,并探索其在癌症治疗、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通过解析材料-细胞双向信号调控机制,推动个性化医疗器件和精准诊疗技术的临床转化,为癌症治疗与组织修复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五、培养模式
如成功入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的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将采用如下培养模式:
六、营员待遇
活动期间,实验室为营员免费提供食宿,可报销往返城市间交通费。
七、特别提醒
1、申请者应保证申请所提交的所有电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
2、本次夏令营将对申请人进行筛选审核,通过筛选的学生将会收到参营通知邮件。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金老师、陈老师、周老师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屏东路333号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子源路)
邮箱:postgraduate@sslab.org.cn
联系电话:0769-89136718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2025年5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