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微信,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保研论坛微信公众号

关注
微博

联系
商务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联系

个人
中心

个人中心

Individual center

快速
发帖

顶部
查看: 569|回复: 0

[夏令营招生简章] 202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本部)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报名通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8:20
  • 282

    主题

    0

    回帖

    290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908
    发表于 昨天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Graduate School of CAEP

    点击蓝字 关注我





    夏令营活动介绍

    为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提前规划未来学术方向,深入了解学科前沿,感受研究生学习氛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本部)将于2025年7月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


    本次活动涵盖北京本部基本情况介绍、导师面对面交流、学长学姐分享、实验室参观以及优秀营员的评选和认定。作为国防科工单位,研究生院本部可依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国防科工单位推荐免试补偿计划”(简称“补偿计划”)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在夏令营中表现优异并获得“优秀营员”称号的同学,将有机会被推荐申请补偿计划指标。该指标由教育部直接划拨至优秀营员所在高校,不占用本校推免生名额,为优秀学子提供额外的深造机会。


    除此之外,研究生院本部还设置了本科生实习课题,为营员提供更多与导师深度互动的机会!



    夏令营报名方式及安排


    报名要求:全国高校大三本科生(2026届毕业),专业相关或对相关科研有浓厚兴趣,学习成绩优良,英语水平良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学风端正,身心健康。同时欢迎大一、大二本科生报名参观!


    报名方式:注册中物院研究生院夏令营系统http://gsas.gscaep.ac.cn(需使用电脑端进行注册报名)。进入系统后选择“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项目,按要求如实填报。 


    报名时间:2025年4月29日0:00-2025年6月15日24:00


    入营通知:将根据报名时间分批发送入营通知(入营审核和评选优秀营员的结果将通过夏令营系统发布,入营通过后将以邮件形式沟通参营事宜)


    夏令营活动:2025年7月7日-7月10日


    本科生实习课题


    我们为广大在读本科生准备了丰富的实习课题,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领域,欢迎同学们扫码报名!


    本科生实习课题长期有效(时间可与导师灵活商定)。




    申请材料


    1. 成绩单:前5个学期成绩单及院系排名证明(有院系教务公章);


    2. 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四、六级英语证书,托福、GRE、雅思等证书;


    3. 其他证明材料:能体现个人学习能力、科研实践情况、学术水平的材料;


    4. 身体健康情况告知说明及诚信承诺书(模板系统内下载);


    以上材料全部在报名系统中上传。


    福利待遇


    免费食宿:夏令营期间统一安排。


    交通报销:可报销来程交通费。


    实习补助:参与本科生课题实习的同学将提供住房并获得生活补助。


    其他事项


    未参加本次夏令营或未获得优秀营员的,不影响本部后续开展的推免招生申请。本次夏令营评选出的优秀营员,后续需在接收阶段通过研招网进行推免报名。


    夏令营期间具体活动形式和安排详见后续入营通知。


    咨询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邮箱:zhangjx@gscaep.ac.cn

    电话:010-56989374



    研究生院本部推免专业目录



    2025年盛夏,我们期待与你相遇!

    快来报名,开启你的科研之旅吧!



    关于我们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或九院),是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发生产基地,是一个以国家战略装备和核心技术研发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和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物院研究生院实施特色定制、有国家目标牵引的研究生教育,开展面向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完全开放的基础研究。


    中物院研究生院(北京本部)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区,与颐和园、西山景区相伴,文化氛围浓厚,交通便捷,生活环境舒适。本部拥有一支顶尖的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2人,其中两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获批国家人才青年计划项目12人,中物院杰出专家2人。


    本部科研团队介绍:

    https://gscaep.ac.cn/subPage/kxyj.html?index=1#two=0/


    中物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本部板块):

    https://zsxx.gscaep.ac.cn/list/1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理论物理研究室


    孙昌璞 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创院院长。曾任东北师大教授,中科院理论所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长期组织参与我国物理学科战略规划工作(基金委和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秘书组组长和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组组长),是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他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其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有重要国际影响。目前工作集中在复杂体系统计热力学、能源物理和可靠性理论的研究,开展了面向国家需求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模式创新探索。他十分重视教育和教学工作,连续讲授高等量子力学大课多年,著有《经典杨-米尔斯场理论》和《量子力学现代教程》。他10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有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余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


    陈宇 研究员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


    我们组的主要兴趣在于超越过去对量子平衡态物质的理解,包括在开放系统的测量理论——主要指利用耗散动力学获取强关联物态的新信息(如反常维度,超导能隙和赝能隙等等);从信息和能量角度重新理解量子动力学(包括局域信息的扩散,熵产生与热化——混沌的量子起源,量子纠缠的演化与信息借助纠缠进行保护和传递等);以及非平衡物质状态或量子拓扑态等等。总结而言,我们致力于研究量子开放系统和非平衡状态下的新测量,新动力学,新物质状态。我们欢迎对于强关联物态,量子拓扑,量子混沌,量子临界现象和全息对偶有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我们组在方法上偏场论,格林函数,数值上偏重如DMRG等数值重整化群方法。

    我们的研究一边是黑暗森林(暗夜研究——针对新话题,新现象的发掘),一边是风雪珠峰(指难以解决的明问题)。我们喜欢具有挑战精神的个体,因为我们认为本质上科研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所以戴好头盔吧!老铁!


    靳庆军 副研究员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

    浙江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博士后


    粒子加速器是发现和研究高能粒子的最重要的实验装置。通过观测粒子加速器中粒子的散射和碰撞过程,我们可以研究粒子的质量,对称性和相互作用等物理性质。我的研究方向是粒子散射振幅的理论计算。我们通过发展和应用新的计算方法,将粒子散射振幅计算到可以与实验相匹配的精度。同时我也研究量子场论的基本理论框架,特别是紫外发散和重整化。


    黄瑞珍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博士



    我们近期的研究主要为从量子纠缠和广义对称性角度研究强关联量子多体中新奇的物相和量子相变。量子多体体系由大量相互作用的粒子(电子、自旋等)组成,量子涨落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多体系统能够涌现出新奇的多体物相和量子相变,如有分数化激发的拓扑态。这些新奇的多体物态往往有非局域的特征,很难通过传统的基于量子场论的微扰论描述。量子纠缠和广义对称性提供了研究这些新奇的多体物态新的视角,尤其是提供了描述多体物态非局域特征的自然的理论工具。我们将探究描述新奇的多体物态以及相变的纠缠结构和广义对称性,更重要的是探究如何联系具有良好性质的不动点和从不动点(CFT或拓扑序)出发扰动后的有限的长度尺度体系。此外,我们也对从量子纠缠角度研究非常规高温超导问题非常感兴趣。




    激光核物理研究室


    王旭 研究员

    南京大学学士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

    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王旭课题组主要从事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激光核物理”的理论研究。激光核物理是先进激光光源与原子核物理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良好的学术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寻找喜欢做理论研究的学生加入我们课题组,一起探索如何用激光来影响和调控原子核量子态和核反应过程。


    罗慧 研究员

    浙江大学博士

    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博士后

    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后

    德国美因茨大学博士后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 惯性约束核聚变是一种实现核聚变反应的方法,通过迅速压缩和加热核聚变燃料,并利用燃料自身惯性保持高温高压高密条件,实现聚变燃料的点火、燃烧和放能。

    • 惯性约束聚变实验中,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导致靶丸压缩不充分和聚变能量漏失,是聚变点火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 课题组研究方向:1. 高能量密度条件下激波和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的演化特性,动理学效应和等离子体效应对惯性约束核聚变内爆压缩过程的影响,帮助改进实验设计,提高点火效率;2. 理论解析计算可压缩性、粘性、热传导等输运效应对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演化的影响规律;3.对高能量密度物理中常见的各类偏微分方程,如Euler方程,Vlasov方程,Fokker-Planck方程等,搭建神经网络求解方案。

    • 惯性约束核聚变实验中各类物理现象和问题充满了挑战,欢迎对物理建模,理论计算,编程模拟和机器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课题组。


    吕炳楠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博士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博士后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S. Weinberg提出,所有高能标下更基础的理论(如超弦、标准模型等)在低能标下都表现为某种有效场论。有效场论往往比基础理论更容易求解,展现出丰富有趣的性质,但构造有效场论本身也极具挑战性。我们致力于核物理中有效场论的理论构建与数值求解。如果你对量子蒙特卡洛、格点QCD、并行计算、临界现象等感兴趣,不排斥编程,欢迎来了解我们的研究方向。


    吕清正 研究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高级博士后

    获德国“洪堡学者”称号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我们研究组长期深耕于强激光物理与量子场论的交叉学科,聚焦超短时间尺度下强场量子电动力学过程的动力学演化。研究方向涵盖:强激光驱动的高能粒子辐射、量子真空涨落的含时演化、极端场强下非线性量子效应,以及超快时间分辨的强场量子电动力学过程模拟等国际前沿课题。这些研究不仅对推动超快粒子源与新型辐射光源的技术革新具有关键意义,更将为高能物理、宇宙早期演化等基础科学领域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持。

    我们诚邀对强场物理、量子场论或计算物理怀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加入,共同解锁强激光驱动的量子世界奥秘,为突破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认知边界贡献力量!!!




    复杂系统与可靠性研究室


    刘杰 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2年中物院杰出专家

    长期从事非线性物理、强场阿秒超快物理、激光核物理的理论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完成专著四部。培养研究生30余名。


    关雪飞 研究员

    美国克拉克森大学博士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面向装备可靠性评估需求,围绕不确定性量化方法、材料疲劳及断裂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中物院优秀导师,已毕业硕、博士研究生在研究所、高校从事科研工作;招生方向:应用数学、力学;欢迎对上述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咨询和加入;通讯方式:xfguan@gscaep.ac.cn


    董辉 研究员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德州农工大学博士后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董辉研究组主要从事能源物理相关的课题研究,包括量子热力学以及光合作用原理等研究方向,目前已经建成热力学和超快光谱实验室。我们现在紧缺动手能力强的实验方面学生,感兴趣的同学请给我发个邮件 hdong@gscaep.ac.cn,细聊!


    于小泉 研究员

    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 博士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  博士后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我们小组关心量子流体中的拓扑激发及其动力学,平衡态和远离平衡态的统计物理,以及共形二维湍流等研究方向。特别欢迎对理论物理有极大兴趣,对于探索未知有极大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


    杜亦牧 助理研究员

    浙江大学博士

    中物院研究生院博士后

    本课题组面向需求,从事复杂系统可靠性物理的研究,包括从集体行为的角度理解复杂系统的退化规律、量子可靠性等,为可靠性科学探索提供助力。欢迎热爱探索、喜欢理论研究的学生加入我们课题组,一起探索复杂系统的失效规律、充实可靠性科学的物理内涵。




    量子信息与感知研究室

    傅立斌 研究员

    中物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9年中物院杰出专家


    从事强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和量子物理前沿的理论研究及量子信息和量子基础前沿问题研究,在强场物理和量子物理前沿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Phys. Rev. Lett. 12篇,Phys. Rev. A/B/C/D/E 100余篇。


    李颖 研究员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牛津大学博士后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密码破译、科学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我们探索如何克服实际物理系统中的限制条件,使这种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计算机器成为现实。


    Mauro Cirio 研究员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量子物理, 博士

    英国利兹大学, 访问博士后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员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My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in the field of open quantum systems. 

    Specifically, I am interested in “effective” methods to model the “influence” of an environment on a system (rather than the full system-bath dynamics). The intuitive, and yet non-perturbative, structure of these methods can be analyzed using a mixture of analytical, stochastic, and numerical techniques. 

    Some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is analysis consist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n-Markovian physics (arising when a system is strongly coupled to its environment or when the environment mediat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fferent subsystems), the mitigation of non-Markovian quantum nois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rotocols for ground-state preparation. 


    徐晓思 研究员

    牛津大学博士

    亚马逊量子中心研发科学家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量子计算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处理信息的新型计算方式,在解决特定问题上有远超经典计算机的潜力。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量子算法、量子纠错、量子错误缓解与量子编译,聚焦于量子计算的实现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融合多体物理、应用数学、量子化学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欢迎热爱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的同学加入我们,共同探索量子技术如何改变现实世界。





    材料结构与功能研究室


    徐贲 研究员

    2021-2024,中物院研究生院 研究员

    2013-2020,清华大学 助理教授


    徐贲课题组从事材料、物理、计算机方向交叉学科的研究,致力于发展AI辅助计算模拟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从原子尺度探究磁性对材料相变和输运过程的影响机制,解决凝聚态物理以及战略装备中的前沿科学问题。该方向目前就业前景好,毕业生深受顶尖研究院所和大厂的欢迎。希望申请同学对编程感兴趣,具有好奇心,同理心,乐于助人。


    叶萌 副研究员

    清华大学博士后

    芝加哥大学博士后

    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


    本课题组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模型哈密顿量方法研究功能材料的新奇物性,尤其是材料中电、磁和光的相互耦合现象。希望加入我们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收获对科研的热情和成为更自信更优秀的自己。


    唐高民 研究员

    香港大学博士

    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博士后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研究量子非平衡开放系统中粒子和能量的传递机制和新奇效应,以及在信息和能源领域的应用。目前关注微纳尺度传热和超导电子器件。研究内容兼顾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实际应用。欢迎有物理、数学、电子和相关背景的学生加入!


    须留钧 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博士

    复旦大学学士

    2022年6月获得复旦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访问。2022年8月被破格引入中物院研究生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力学、热超构材料、扩散输运等。近年来,作为(含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Nature Reviews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NAS、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期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被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和Phys.org等期刊和媒体报道,并被选为Featured Article、Editor's Pick、Editor's Suggestion、Highlight、Best Paper。




    冷原子实验物理研究室


    张昊 研究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

    获批国家海外人才青年计划项目


    研究方向:实验冷原子物理。自2021年至今,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建设完成原子阵列和光学谐振腔的强耦合实验室。通过单原子分辨率的成像和操控技术,在原子水平构造和制备量子多体系统,研究冷原子强关联物态和量子信息处理技术。



    顶尖的科研平台


    超快光谱实验室


    主要设备包括两台35飞秒脉冲激光和配套OPA系统。


    实验室已经搭建泵浦-探测系统,二维光谱系统,以及单脉冲泵浦-探测光谱系统等。


    现急需光谱实验方面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有独立思考能力。





    基础热力学实验室


    实验室自主搭建了有限时间热力学实验装备,完成一系列有限时间热力学领域的关键实验,正在升级新设备中,欢迎参与。


    现急需实验方面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有独立思考能力。





    单原子精度调控的冷原子阵列实验系统   


    在冷原子阵列的实验系统中,通过单原子分辨率的成像和操控技术,在原子水平构造和制备量子多体系统,研究冷原子强关联物态和量子信息处理技术。





    结构多尺度可靠性评估试验室


    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术报告
    组内讨论
    院士讲座
    博优论坛


    丰富的文体活动
    知识竞赛
    跨年抽奖
    歌唱比赛
    秋游活动


    研究生院本部期待你的加入,快来报名吧!

    往年回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研论坛-保研信息分享交流平台 ( 京ICP备2023020782号-1

    GMT+8, 2025-4-29 05: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