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国内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激发青年学生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安全、工程诊治、城市运维、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特色方向的科研兴趣,吸引优秀应届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直博生,未来城市学院将于2025年7月28日举办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一、学院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未来城市学院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建校伊始的岩石力学教研室,1996年成立土木工程系,交通土建方向招生,1997年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成立,1999年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联合国预测城市到2050年将容纳全球约70%的人口,未来城市意义重大。联合国人居署2022年专门发布了未来城市主题的世界城市报告,指出要建立韧性、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立足城市,着眼未来,北京科技大学战略布局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方向,于2024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未来城市学院。学院秉持韧性、智慧、可持续和人本化的理念,聚焦韧性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内外一流的团队与平台,发展工程诊治、城市运维、城市安全等特色教学与研究方向,培养城市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逐步建立城市学新学科。
学院也是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的挂靠单位,形成了“两院一体”的学科发展格局。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两个系,同时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设有先进工程材料与结构、工程诊治与运维、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3个研究所。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智能建造、工程管理)。其中土木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管理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岩土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一流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6人、讲师及助理研究员7人、博士后13人;包括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杰出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
学院共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近1000人,现有22个校外实践基地,与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电科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等多方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推荐等提供了宝贵资源。学院积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等国(境)外知名高校有合作关系,并成功加入“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联盟。2024年,学院累计获奖学金人次218人,获评荣誉称号人次260人,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等竞赛荣誉人次69人。长青支教实践团获评道德风尚奖、暑期社会实践“金奖团队”,土本低年级党支部获评优秀学生党支部,建环221班获评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
学院共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平台3个,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共建北京城市治理创新中心、住房城乡建设部质量评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牵头成立中国建筑学会城市安全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先进工程材料分会等多个分会。近三年,学院班底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等千万级国家重大项目5项,纵向科研经费达2.5亿元、横向项目经费累计2.9亿元,发表SCI/EI论文457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政府与学协会奖奖励63项(其中特等和一等奖27项)。
学院科研成果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和关键城市区域。成果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体育场馆、北京环球影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川藏铁路、青马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成果支撑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等防灾规划,并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综合防灾评估,参与“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住建部1号课题”等,获住建部感谢信;成果服务于深圳赛格晃动事件、哈尔滨私拆承重墙事件等事故处理,获地方政府感谢。学院举办2024年首届城市安全科技论坛、2024土木工程诊治与运维论坛等活动,为行业和学科发展贡献北科力量。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师生的两封重要回信精神,聚焦国家韧性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重大需求,城市安全、工程诊治、城市运维、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特色方向,培育城市建设与运维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服务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鼎力建设服务国家、支撑行业、引领学科的国际一流学院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
夏令营活动将于2025年7月27日-28日进行,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开展,日程安排如下:
日期
|
时间
|
活动安排
|
开展形式
|
7月27日
|
15:00-18:00
|
报到、领取材料,办理入住
|
线下
|
7月28日
|
9:00-10:00
|
开营仪式
|
线下+线上
|
10:15-10:30
|
合影
|
线下
|
10:45-11:30
|
校园及实验室馆参观
|
线下
|
午饭+午休
|
14:30-16:30
|
学术报告及梯队交流
|
线下+线上
|
16:45-17:30
|
营员交流
|
线下
|
(详细日程安排见入营当天材料)
三、申请资格
1. 全日制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26届应届毕业生);
2. 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在校期间无违纪行为、无处分;
3. 学习成绩优秀,前3年(或前5学期)综合成绩排名在学校同年级专业前30%之内,具有推免资格的优先;
4. 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且有志于在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运维领域进行研究,有较好的科研潜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本科阶段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获科研成果奖励、在全国重大竞赛中获奖者,可破格入营。
四、申请流程
(一)报名方式
本次夏令营涵盖且不限于土木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相关专业,申请人于报名时间内登录:http://yjsy.ustb.edu.cn/ksxt/logon报名,招生项目选择“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按照系统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报名时间:2025年7月11日0点0分-7月20日23点59分,逾期不再接受申请。
(二)材料准备
(以下每一项如有多个文件,请合并至1个PDF中。)
1. 身份证。本人有效身份证正、反面。
2. 学生证。本人学生证照片,有本人照片,注册页注册齐全。
3. 成绩单。本人1-6学期成绩单。
4. 暑期夏令营申请表。本表格在系统报名提交信息时生成,可在申请时下载打印。
5. 外语水平证明。大学四、六级成绩单或雅思、GRE等成绩单等。
6. 获奖或创新成果等。本人在本科阶段所获荣誉、奖学金获奖证明、参加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获奖证明,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证明材料。
7. 个人陈述(按照要求填写)。阐述对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可以详细介绍本人参与科研活动、取得学术成果、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经历、获得荣誉、具备技能、参营情况等。(务必填写:1、是否全程参加夏令营,2、参营形式为线上/线下,3、是否需要7月27日晚上的住宿)
暑期夏令营营员的材料审核结束后,申请人可在7月21日12点后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并确认是否参加(确认参加的截止时间为7月22日17点前,逾期未确认视为放弃入营资格)。
五、其他说明
1. 被录取为营员的学生,请注意查收手机短信通知,有任何问题可与学院联系,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2. 学院承担夏令营活动组织和教学费用。
3. 学院为入选营员提供7月27日当晚住宿、7月28日校内午餐、购买在营期间意外伤害险。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咨询电话:010-62332855;QQ群:788490746
邮箱:lixiwen@ustb.edu.cn
更多信息请留意我院网站 (https://sfc.ustb.edu.cn/) 和校研招信息网(http://yzxc.ustb.edu.cn/)。本活动安排如有变动,以官网最新通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