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是上海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早在全国系统工程学科布局初期即获批设立,体现出显著的学术传承与发展优势。1979年,系统工程专业首届本科生入学,学校(原上海机械学院)成为全国最早开设系统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1984年,系统工程学科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代码:081103),并自当年起招收研究生,连续三年举办系统工程研究生班,由外籍教师进行全英语授课。1988年,该学科被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认定为重点学科。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建设与不断优化,系统工程学科已为国内外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涌现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校友,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与社会影响力,形成以下的学科亮点:
1. 系统工程研究方法智能化:AI for Systems Engineering
面向复杂系统的建模、优化与决策问题,系统工程学科不断推进研究范式的智能化转型,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等前沿技术,构建“AI for Systems Engineering”的研究体系,显著提升系统建模的泛化能力与决策求解的效率与智能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应急管理、能源系统等关键领域,推动系统工程从传统建模走向数据驱动与智能引领。
2. 系统工程应用更广泛:系统思维赋能跨领域协同
系统工程以“系统思维”为核心方法论,具备强大的问题抽象、结构建模与整体优化能力。该学科已突破传统工程管理的边界,广泛服务于工业工程、供应链管理、社会安全、城市运营等领域,成为推动多学科融合、支撑复杂系统协同优化的重要平台。系统思维也逐步成为组织应对不确定环境、提升战略协同与组织韧性的关键能力。
3. 敏捷系统工程:支持快速迭代与动态响应
针对数字化时代系统快速演化、需求高频变化等新特征,系统工程学科积极发展“敏捷系统工程”理念,结合模型驱动架构、数字孪生技术、仿真验证平台和快速迭代机制,构建具备动态建模、敏捷响应与自适应优化能力的技术体系。敏捷系统工程广泛应用于智能产品研发、应急指挥系统、复杂项目管理等场景,有效支撑组织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高效决策与快速执行能力。